在 2025 年 8 月 20 日这个普通又特殊的日子,科技领域的新动态正悄然改写着生活的脚本,从工业制造到体育赛场,科技的力量无远弗届。
“人工智能 + 制造” 深度融合,工业智能体崭露头角
当下,工业智能化浪潮汹涌,工业智能体成为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的关键着力点。就在昨日,《上海市加快推动 “AI + 制造” 发展的实施方案》重磅发布,提出提升工业模型基础能力、突破工业智能前沿技术等多项举措 。部委层面同样动作频频,2025 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明确,下半年将推动 “人工智能 + 制造” 行动走深走实,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,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,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。
工业智能体究竟有何魔力?它融合了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具备高度自主性与智能决策能力,以及协同与网络化能力。多个工业智能体可相互协作,完成车间跨产线调度、资源配置优化等复杂任务。在实际应用中,百度通过钢铁行业智能体,将 “经验炼钢” 变为 “AI 炼钢”,以往依靠工人肉眼识别火焰温度、凭经验加料打氧的炼钢环节,如今智能体根据数据就能给出精准操作提示,极大提升了炼钢效率 。中国电信推出的 “星辰纺织智能体”,将 AI 算法应用于针织生产环节,实现 “边织边检”,秒速 “纠错”,生产效率提升 20%。这一系列实践表明,工业智能体正加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,助力产业降本增效,引领工业智能化变革。
深圳少年携机器人闪耀世界赛场,科技教育点燃梦想
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日前圆满落幕,来自深圳盐田区的万思未来馆团队脱颖而出,成为国内教培行业唯一参赛队,其中 14 岁的马同学更是赛场上最年轻的选手。他们使用宇树 G1 和优必选天工机器人,在 400 米跑、100 米跑项目中取得 100 米预赛小组第一(总排名 31)、400 米预赛小组第二(总排名 32)的佳绩。
备赛过程中,两名中学生深度参与机器人的训练与优化。在盐田区的万思未来实验室里,他们为机器人安装摄像头获取 “第一视角”,精心挑选测试 “鞋子” 增加脚底摩擦力,解决行走稳定性问题。抵达北京速滑馆比赛场地后,面对比实验室更光滑的地面,他们迅速反应,在老师指导下反复调试,成功提升机器人高速奔跑时的稳定性。这次参赛,让少年们深刻体会到科技探索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本身,更在于不断试错和改进的勇气。万思未来馆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前沿阵地,与 9 家创新企业深度合作,为青少年提供了探索前沿科技的广阔空间,自 2024 年 9 月亮相以来,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投身科技探索。
从工业领域的 AI 变革到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,科技正全方位融入生活,塑造着未来的模样。工业智能体让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,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;而机器人赛场上少年们的拼搏,则展现了科技教育的成果,点燃了新一代对科技探索的热情。未来,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,我们的生活还将迎来更多超乎想象的改变,让我们拭目以待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