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8日,中国企业联合会(以下简称:“中企联”)以2023年管理咨询机构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,推出“2024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”名单。
“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”已连续发榜十二年,以咨询业务收入为入围标准,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发布,展示中国咨询品牌发展新成果,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。
作为中国目前唯一权威发布的咨询行业榜单,让我们来解读一下今年的“50大”有何新变化。
对比近年来的数据,可以看到很多咨询机构的排位有所变动,选三家做个对比:
君智:排名从2019年的第三名,到2024年的第一名。
百思特:年营收同比增长6.3%,排名提升至第五名。
长城战略:排名从2019年的第16名到今年的第七名。
可以看出,本土咨询从格局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,在老牌咨询机构稳健发展的同时,新一代的咨询公司正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军品牌。
为什么有的咨询机构排名在上升,有的机构排名在下滑呢?笔者试着分析一下。
中国咨询的四大优势
从外部来看,地缘和技术的因素起到了“打扫屋子再请客”的作用。对于优秀的咨询机构来说,这是需要抓住的战略机遇。
首先是地缘因素。随着国际关系分分合合以及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本土市场对于核心商业数据的保护、决策的自主可控、合规风控等,都会采取更加保守的态度。地缘周期变动的时候,会相对有利于本土咨询的发展。
其次是技术进步。人工智能ChatGPT、互联网搜索、内部咨询服务,以及MBA教育的普及,彻底击垮了传统的PPT咨询模式,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接地气,以结果为导向的咨询方式。
从中国战略咨询业的发展来看,我们认为优秀的咨询机构拥有四大优势。
一是决策高效。本土咨询机构的创始人和高管,多是在中国商业江湖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,他们熟悉中国市场的每一根毛细血管。而本土咨询机构多数是创始团队亲自操盘,可以高效做出决策,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不必像外资咨询公司那样事事要与国际总部请示汇报。如今市场机会转瞬即逝,靠请示汇报打市场很难成为赢家。
二是创新思维。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的咨询团队,更懂得从人性和人心的角度去思考商业问题,更加接地气地提出解决方案,而不是一上来就套模版。同时,随着越来越多留学归国的咨询人才加入本土咨询公司,带来了中西结合的思维模式,这种创新思维使得本土咨询公司既了解客户,又能为其带来国际视野。此外,本土咨询公司成立的历史普遍较短,没有路径依赖,可以结合最新的知识和技术,进行咨询思想的创新和工作方式的变革。
三是服务模式。甲方客户的咨询需求快速迭代,比如你不可能用6-12个月的时间去制定一个战略,等你制定好了,外部竞争环境也变了。这个时候,实操而且陪伴式服务的价值就凸显出来。传统的咨询模式是单项目产品服务制,一般是3个月一个服务期,合作完续约难度大,以及单项目产品收费制,一单成交额不大,如果滚动式多单服务一个企业,那全年发生的费用很贵。而本土咨询企业可以更加定制化服务和收费,显提升品质性价比。
四是结果导向。本土咨询机构不仅仅是给客户一套PPT,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端的实际效果与反馈,比如销售业绩与利润率。这可能跟成长的基因有关,很多优秀的咨询机构,是从实际操盘某个项目发展起来的,所以从诞生之日起,就用双脚丈量商业大地,用双眼验证商业认知,用实战成果印证价值。
知易行难,我们来看看这次“50大”排名第一的君智是怎么做的。
战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
援引《战略简史》的观点,全球的战略理论自1995年到现在没有重大创新突破。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迪彭卡·巴苏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,自1960年代以来,随着竞争加剧,全球的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每年都在以 0.5% 的速度下滑。在这个动荡、不确定、复杂和模糊的时代,商业竞争的应对亟需有效的战略新思维。
西方思想强调“理”,重视定量计算和量化分析;中国智慧强调“情”,侧重于探测、考察、分析、权衡各个要素对“人心”层面的影响。
在战略创新方面,君智基于对中西智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洞察,结合长期战略咨询实践经验构建出“新一代战略”体系。君智结合自身项目实践和《孙子兵法》中“以正合,以奇胜”的理念,开创了战役战备系统。战备即“以正合”,通过分部门作业等方式,系统提升经营综合实力、应对外部竞争、稳固市场地位的基础专项,这要求企业理性规划组织结构、运营活动、调配资源等。战役即“以奇胜”,是指通过跨部门作业的方式,形成企业战略成果、赢得顾客的关键专项,往往以一个关键的独特载体为指引,形成系统性动作。